公共场所疫情防控万万不可大意
令人忧心的“超级传播”现象再次出现!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吉林省卫健委17日通报,截至17日14时,吉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例,无症状感染者80例。目前报告的114例感染者中,102例感染者均为同一输入病例林某传播。林某从事个体营销职业,近期多次往返于黑吉两省,活动范围较广,接触人员多,1月6日至11日曾在公主岭市、通化市开展4次针对中老年人的营销活动。
此前,大连疫情曾出现过超级传播现象,金某(病例35)通过一次家庭聚会造成其他10人全部感染,之后又传播到所居住的楼道单元住户及其他社会接触人员,造成33人感染。
其实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后,超级传播者的情况就时有发生,钟南山院士曾表示要警惕超级传播者的出现,因为他们的传染力和破坏力可谓超出想象,一旦没有控制住,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扩散,因此一定要多加注意。
从冷链码头到社区、商场、学校、医院,涉及各类人群,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超级传播现象必须高度重视。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国内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农村比例高等特征,有的地方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新冠肺炎是超级传播现象非常突出的疾病,减少聚集性活动,尽量与人群保持距离,是消除超级传播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然而往往正因为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才导致了超级传播的出现,河北石家庄疫情快速反弹是因为参加了村聚集性活动,而如今的吉林1传102也是因为参加了聚集性培训活动。
面对1传102超级传播现象,除了早发现,落实好既有的检测、排查工作,主要还是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分解动作”:通过减少聚集,做好个人防护等工作,尽可能压缩乃至斩断传播链条。
实际上,一些地方虽有规定,但由于防控形势一段时间内逐渐向好,公交车等一些公共交通工具和一些公共场所在运行中放松了警惕,有的公共场所未严格执行“一米线”要求,有的市场、超市仍不验码测温,有的冷链产品管理仍有漏洞,部分医院、文化娱乐等重点场所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相关规定形同虚设,会给寻找密切接触者带来不少困难,不利于尽早控制病毒传播。
眼下,春运、春节即将到来,人口流动、聚集的可能性都不可避免较前一阶段要增多。而这也正是“非常适合病毒生存”的时期。
如此双重挑战,是对常态化防控体系的考验,也是对个体防控意识的大考。任何疏忽都可能加大超级传播的出现概率,为疫情反扑提供可乘之机。1传102超级传播的出现,说到底还是对于常态化防控措施的一种检验,也提醒我们必须把每个环节的藩篱都尽可能扎牢,才能将超级传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细化落实公共场所防控,及时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依法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有效利用大数据系统做好行程追溯,加强人员流动管控,重点做好车站、医院、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每位公民都要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对拒不执行各级政府依法发布的疫情防控决定、命令行为的,严肃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查处。
- 公共场所疫情防控万万不可大意2021-01-19
- 政务APP有必要卸载“形式主义功能”2021-01-18
- 破译决胜全面小康的价值密码2021-01-15
- 不断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2021-01-15
- 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2021-01-15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