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消防骗子”招摇撞骗
10月13日,无锡市一小吃店发生燃气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如何安全使用煤气、应对煤气泄漏再一次成为焦点,一个穿着白制服、煞有介事的“业内人士”做的消防培训视频“火”了起来,在朋友圈广为传播。
这名“专家”言之凿凿地称,液化气钢瓶起火后应先灭火再关阀门。@中国消防紧急辟谣:不要被其误导。消防部门还特意叮嘱大家,(白色)制服不是消防的制服,“消防部门不会推销消防器材,凡是打着消防员名义推销产品的都是骗子”。
从“仙女宿舍覆灭记”到戳穿“消防骗子”,消防部门恪尽职守,多级联动,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积极向公众科普消防知识,值得点赞。但此事显然不能就此打住。
日常生活中,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经常会接到所谓的“消防部门”电话,要求他们参加各类“消防公益课程”。但其实,这些人根本不是专业人员,对消防安全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他们所作的种种伪装,只是为了推销产品,或赚取讲课费。
依照现行法律,这些身穿制服的“专业人士”利用民众对国家机关的信任、对专业防火知识的渴求,假冒消防人员,推销伪劣产品,涉嫌招摇撞骗罪。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需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儆效尤。
首先,有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按图索骥,集中排查类似的“伪专业”消防视频及宣传,依法打击谋财害命的“消防骗子”,让真正的、科学的消防知识深入人心,让唯利是图、触犯法规的“消防骗子”无处遁形,用法治与科学构筑公共安全的防火墙。
其次,一些新媒体平台也应该挺起自身责任。要对媒体类型加以区分,允许专业化机构发布专业化内容,对自媒体机构则要重点盯防,为他们划出发布内容的边界和底线。一旦发现违规,则要及时斩断传播链,及时醒目警示网友,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王丽美)
- 以改革促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1-03-31
- 新农村建设不是耕地“长”别墅的理由2021-03-31
- 下功夫做好“有效衔接”大文章2021-03-31
- 面对恶意差评,商家不该息事宁人2021-03-31
- 接种疫苗要加快,这些“苗头”也要防2021-03-31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