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火车票”夹杂着苦涩散发出甜美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而与祖国共成长,与祖国共奋进的中国铁路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用车轮滚动出一副新时代中国的崭新画卷。
从“手工制票”到“计算机售票”,再到如今的“无纸化”车票的逐步推进,“车票”宛如一条纽带,牵系着铁路与民生,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与民生的“足下变迁”。而就在日前,当有媒体在采访67岁“老铁路”张修民时,打开他那本自1978年开始收藏的火车票收藏夹,一万余张的火车票,在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大变迁的缩影同时,更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段记录在车票上的故事。
“40年的车票”印刻着追梦的足迹。回首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为创业、求学,走出大山去感受外面的世界,以“走的了”为目标,为求一票在售票窗前彻夜排队。而今,窗口排队的人越来越少了,网络购票、电话购票、手机APP购票的相继推行加快推动起人们出行的步伐,“说走就走”仅需指尖一点。一条条“银龙”成网飞驰,加速推动起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缩短了城市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强化了各城市间的互联互通,为人们的创业、求学,以及大山里的孩子搭建起追逐梦想的桥梁。
“40年的车票”呈现出奋斗的进程。40年沧桑巨变,中国铁路为改善民生可谓是“风雨兼程”。“小卡片”背后的“闷罐车”,“电子票”背后的电力机车,“磁卡票”背后的高铁动车组,一个个时代的更替,一步步推动着民生从“走得了”“走得好”迈上“美好出行体验”。历史是浓烟滚滚的机车、环境简陋的车厢、拥挤喊叫的站台,而当一列列蒸汽机、“绿皮车”,一座座老站舍、旧站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出行的行囊越来越小,脚下亦踩出时代的节奏,迈开幸福的步伐。如此之变,正是铁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求“变”的情怀展现。
“40年的车票”彰显了强国的根基。新时代的中国铁路叫响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口号,而支撑这一历史使命能够有望实现的,又何尝不是这40年的“筑基”发展。可以说,40年前的铁路用“硬纸壳”当票,是因为我们穷,而今,我们已逐渐不在需要“票”,则正是我们“富起来”“强起来”的重大体现。着眼2020年,“全智能化”高铁运行模式将率先在“京张高铁”亮相,届时人们出行将实现上车时“刷脸”支付,下车时“刷脸”结算,全程无需现金,也不需要排队,由此,不仅将为民生带来更多精彩体验,中国高铁的“智能风暴”更将席卷世界,展现出一个伟大民族复兴的强国之力。
四十载持笔绘中华,掩盖住褪色的记忆,勾勒出炫彩的未来。迎着新时代的朝阳,“复兴号”已然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聆听“车票的故事”,那其中虽夹杂着苦涩,更散发出醉人的甜美。
- 火车票试行“一日一价”面向市场,提升品质2018-04-26
- “很赞”的车票 “很赞”的中国2018-03-20
- 新时代的春运不走寻常路2018-02-13
- 不要让抢票软件成为回家路上的绊脚石2018-01-29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 |
|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