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听听他们怎么说
从《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眼下正热的《朗读者》,一波接一波的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掀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叩响了越来越多人的心门,“文化自信”也成为近期文艺界人士热议的话题。世界更喜欢怎样的中国故事,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多少底气?让我们来看看众位文艺界人士怎么说。
世界更喜欢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他们这样说: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资料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新近流行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在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方面做了有益尝试。要让真正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生活里,要让文化真正影响人的心灵和气质,当人的心灵进入了传统,传统也就进入了人的心灵。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世界需要真实的、多元的中国题材。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主要音乐素材来自于中国民间小调《茉莉花》,演出后一鸣惊人,制造了非常强烈的“中国震撼”。《茉莉花》的故事说明了民族的东西体现中国特色,吸引着世界的关注。曹文轩的《草房子》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部作品之所以获得世界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因为小说表现了一个真实的、多样的、丰富的中国,同时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新的中国故事,才会让世界了解一个新的真正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主播海霞:近年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这表明很多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我们的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一个大宝库,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不断地从中华文化中挖掘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好它。在回归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每个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初心,找到了最开始出发的地方。
作家樊一平:在文学创作中,无论是讲述外国故事还是中国故事,关键是要找到好的角度。万变不离其宗,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到人性,从人性出发,找到人类内心深处共同的情感。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

*免责声明: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31885629)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 发言人的从容哪里来 17-03-03 |
· | 在两会奏鸣里倾听中国故事 17-03-02 |
· | 挖掘好“丝绸之路”这座文艺富矿 17-02-23 |
· | 让中国故事拨动世界心弦 17-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