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满洲省委建立于1927年11月间①。此前,即1924年和1925年,在大连、奉天(沈阳)就已出现了团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基层团支部。它的出现,标志着辽宁建团活动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党、团组织在辽宁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一、“大连中华青年会”、“奉天星期三会”等青年组织学习和传播马列主义,为辽宁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大连中华青年会”和“奉天星期三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成立的。它是为了“促成华人之爱国观念”,漫谈新思想,品评时政,议论国家命运,探讨青年出路而形成的进步团体。在党的活动影响下,他们接受马列主义理论,把学习和传播马列主义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当时辽宁中心城市团结教育青年的重要力量。
“大连中华青年会”成立于1920年7月,是一个民办的社会教育机关,是大连人民独一无二的、中国人组织的青年爱国团体。它从策略需要,标明自己是“不带政治和宗教色彩”的爱国团体,因而获得了统治当局准许活动的合法证明。当时,大连人民由于长期受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思想、精神都处在一种极度空乏又愚昧的状态。年轻一代只知道日本统治当局和天皇陛下;年纪大些的人,虽然不甘心做日本国的“关东州民”,却很少有人知道持续三千年之久的中国封建王朝已被辛亥革命所推翻,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个中华民国。他们大多数人依旧被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束缚着,男子仍旧拖着辫子,女子继续裹着小脚,整个大连被日本统治者封闭得严严实实,不仅与世界的先进文化和思想、与祖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割断了联系,也与祖先的文明历史断绝了联系。“大连中华青年会”,决心以办教育开阔人们的视野,把大连人民从“孤陋寡闻”的愚昧状态下解放出来,促进人民民族意识和爱国觉悟的提高。
起初,“青年会”针对统治当局的奴化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性活动,如组织大型群众集会,进行体育比赛等,以示中国人的民族力量。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年会”又从青年的实际、社会的现状出发,组织讲演,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和纲领,以《中国青年需知》、《青年之觉悟》、《将来之新中国》、《社会主义与人类》为专题,广泛地向“青年发表演说,以激发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还聘请一些社会名人和党、团中央来辽宁活动的领导人李振瀛、陈为人等到“青年会”讲演,宣传革命的真理。“青年会”还利用会刊《新文化》,向人们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刊登李大钊、恽代英、肖楚女等人的文章,并连续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如进步知识分子朱忱薪译的《俄国苏维埃思潮进化之历程》、《俄国一九一七年十月社会革命之回忆》等。“青年会”除直接面向青年宣传外,还利用出版部从全国各地购进大量进步书刊杂志,如《共产党宣言》、《社会科学概论》、《共产主义ABC》、《新青年》、《觉悟》、《新潮》等。这就使得“青年会”的反帝性质日益明朗化,她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初创时期制定的“不带政治宗教色彩”宗旨,使每一个行动都有着特有的政治目的: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②。
“大连中华青年会”的成立,冲破了日本殖民当局的专制统治,为大连人民争得了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的一点自由,这是大连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次重大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大连人民,特别是以青年工人为主体的工人组织纷纷建立起来,如“大连中华工学会”、“中华印刷职工联合会”、“中华增智学校”、“电铁青年团”、“埠头华人团”、“贫民学校”等十几个团体,这些团体中的一些青年积极分子,同殖民当局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后来成为大连团支部的骨干力量。
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爱国青年团结在“大连中华青年会”的周围,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英勇斗争着;在军阀张作霖统治下的奉天,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则组织了“奉天星期三会”,团结了一批爱国知识青年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不断地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
1921年,奉天知识分子阎宝航、张韵令、朱延生、高子升、吴竹邨、何松亭、巩天民等人,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为基点,形成了一个旨在宣传马列主义、反对军阀专制、反对异族统治、主张民族独立的进步团体,这个团体的活动对当时青年的影响很大,成为奉天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中央先后派罗章龙、马骏、李振瀛、陈为人到大连、奉天组织建立党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的影响下,参加“奉天星期三会”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当时,郭纲(官银号职员)从广州带回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社会主义书刊,有《共产党宣言》、《列宁传》、《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还有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到政权之路》,瞿秋白的《赤都新史》以及《新俄游记》等,在“星期三会”的成员中进行传阅学习。由于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逐渐多起来了,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广泛,许多“星期三会”成员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1924年便形成了以高子升为核心的,有苏子元、吴竹邨、郭纲、阎宝航、何松亭、巩天民等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她吸引了广大热衷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步青年,同时形成了各种进步社团。当时有南满医科大学粟丰、盖仲仁等组织的“木铎社”;盛京医科专校高启福、吴执中等组织的“白杨社”;奉天第一师范周东郊、王纯一组织的“春潮社”;奉天女师张光奇等组织的“读书会”;基督教青年会苏子元组织的“文学研究会”。这些进步社团在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列主义传播中,以唤起民众斗争为宗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辽宁的青年运动迅速发展。同大连等地的青年组织进步社团一样,共同为党团组织在辽宁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大连、奉天团组织在中共北方区委的关怀和团中央直接领导下诞生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确定信奉马克思主义,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为建团的宗旨。为了扩大团的组织,在1923年下半年,团中央派团员罗思维(罗常云、罗四维)从武昌来复县瓦房店开辟工作,他以复县县公署科员的身份进行活动,并介绍县公署教育科科员孙祥林参加了青年团(直属团中央领导)。
为了尽快地在辽宁建立团组织,1923年年底,党中央派李振瀛、陈为人到大连进行革命活动,他们首先访问了“大连中华青年会”、“大连中华工学会”等青年团体,并应邀作报告,宣传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同时与大连青年会干事杨志云、泰东日报印刷工人关向应、赵悟尘等进步青年建立了联系,将《新青年》、《向导》、《工人月报》等革命书刊赠送给他们,使他们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李振瀛在离开大连时、将中华青年会干事杨志云送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马列主义,并介绍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党组织为辽宁培养的第一个团干部。
1924年2月,李振瀛第二次由上海来大连后,帮助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介绍工人关向应,赵悟尘、付景阳、董秀峰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6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大连支部成立。组织成员有董秀峰(秘书)、付景阳(工运),团员有张云峰、门向阳、赵悟尘。这是出现在辽宁的第一个团的基层组织。
1925年1月7日,团中央委员刘伯庄派杨志云从上海来大连整顿团组织。18日,,经团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大连特别支部,由杨志云任秘书,同赵悟尘(宣传)、付景阳(组织)组成干事会,共有团员12人,(一说24人)下设3个小组,沙河口小组组长付景阳,市内小组组长张云锋,南山小组组长董秀峰。团“三大”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大连团组织随之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大连特别支部④。
奉天团支部在党团组织的关怀下,在五卅运动的暴风雨中诞生。1925年五卅运动暴发后,奉天医科专校召开第一次各校学生代表会议,决定6月10日举行中等学校以上学生罢课游行,推选粟丰、王毓斌、巩天民、高启福、潘连姗等为赴省公署请愿代表,并拟定了请愿条件。6月10日,南满医科大学、南满中学等十三四个大中学校学生罢课,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请愿游行。为了加强沈阳的学生运动的领导,党中央派任国桢、吴晓天来沈阳进行工作。在他们的直接领导下,首先组成了“奉天学生联合会”,主席是粟丰、毕天民,学联组成后出版了《奉天学生会刊》,发表了《英国惨杀同胞告东三省同胞书》,号召各界爱国人士联合起来与英日侵略者斗争,同时组织了“上海罢工工人后援会”。6月14日,由示威游行转入募捐活动,“奉天学生联合会”在小西边门外自强里租用一间民房,作为募捐办公室,由吴晓天、盖仲仁负责。同学们闻讯纷纷倾囊捐款,仅东北大学全体学生就慨捐巨款1500元汇沪。⑤对沈阳学生积极支援五卅运动、轰轰烈烈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活动,张作霖采取了卑劣手段,严密控制学生的活动,学生被迫提前放假。而任国桢、吴晓天则利用学生放假的机会,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为掩护,开办了“暑期大学”,进行宣传革命理论和物色党团发展对象的组织工作。任国桢在办学中主讲马克思的《资本论》,吴晓天主讲学生运动,学习时间约二个月左右,这是当时沈阳地区为数不多的党团组织活动之一。经过吴晓天、任国桢的努力,8月,在支援五卅运动的暴风雨中,奉天团支部建立,团员有李正蔚、张景珍(张光奇)、周东郊等人,吴晓天任奉天团支部第一任书记。
大连、奉天团支部的建立,标志辽宁的青年运动在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中,逐步走上了马列主义的道路,为满洲党团省委的建立,积累斗争经验,培养一批干部提供了组织准备。
三、在反帝爱国斗争中,建立辽宁青年的核心组织——团满洲省委的条件逐渐成熟
党的“四大”召开后,加强了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接着团的“三大”召开,进一步贯彻党的“四大”精神,动员全团迎接新的革命高潮。正值全国人民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英勇斗争之际,“五卅”惨案发生了,这就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全国立既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五卅”惨案的消息在大连《泰东日报》披露真相之后,激起了深受殖民统治的大连人民的无比愤怒。共青团大连支部接到团中央的指示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大连的各爱国团体,冲破殖民当局的种种阻挠、封锁,掀起了大连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爱国斗争高潮。
团大连特支决定,由团特支书记杨志云负责发动旅顺学生罢课,由团工运委员付景阳发动铁道工场工人罢工,由团员赵悟尘发动印刷工人罢工,由几个当店员的团员发动店员罢市,但由于敌人防范过严,组织工作有些仓促,工作未能如期开展。鉴于这种情况,团大连特支又决定广泛发动各界民众,并派团特支工运委员、工学会委员长付景阳出面,邀请大连知名人士召集“大连中华青年会”、“中华工学会”等五团体代表会议,于6月15日正式成立了“大连泸案后援会”,形成了以大连团特支为领导的,大连中华青年会为核心的强大的爱国统一战线。6月21日,大连泸案后援会”冲破日本殖民当局的种种阻挠破坏,在“永善茶园”(现人民剧场)召开了“五卅殉难诸烈士追悼大会”,将大连人民声援上海受难同胞,反帝爱国的斗争运动推向高潮。追悼会后,数千名群众分路游行,沿街散放传单,高呼“为殉难同胞复仇”“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并在繁华的浪速町(天津街)、西岗子、沙河口等地进行募捐活动。到7月份,“泸案后援会”先后分四批将11468元钱兑成大洋汇往上海总工会⑦。
10月初,团北方区委成立后,共青团大连特别支部由团北方区委领导。团大连特支重新改组,杨志云任书记,付景阳负责工运,秦茂轩负责组织。特支下设沙河口、南山、青年会、市内四个小组,组长分别由付景阳、董秀峰、杨志云、王少陂担任,团员共有15人。年末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大连团的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团员已发展到42人,为大连党组织的建立准备了一批干部⑧。
1926年1月,中共北方区委直接介绍大连超龄团员8人转党,建立了大连地方党组织——中共大连特别支部,书记杨志云。由于当时党团组织划分不清,党与团完全合并于一个组织内,即影响了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团组织开展独立活动。根据这种状况中共北方区委派张炽同志来大连改组党团机关,首先健全了党团组织领导成员,使党、团组织分开,党的支部书记由杨志云担任,团的支部书记由王少陂担任。还成立了团的宣教委员会、经济斗争委员会。整顿后团员有18人,党团双跨者有10人左右⑨。
自党团组织整顿后,大连团组织的支部书记还曾分别由尹才一、魏长奎担任,到1927年8月,大连全市团员有180多人⑩。
1927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以武力强行在通往朝鲜的重镇——临江设立领事馆,这激起了以沈阳为中心的全东北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奉天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发动了以沈阳学生和工人为主,有商业者和市民阶层参加的、近万人的抗议大会。会后进行示威游行,散发传单,并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这一行动很快遍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逐渐形成了全省以至全东北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高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被迫于10月宣布取销临江设领。这一事件发生在团满洲临时省委成立前夕,它的组织发动的成功,证明团的组织已形成较强的领导能力。
在“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中,大连、奉天团组织发挥了组织、领导青年运动的作用。但是随着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辽宁青年运动仅限于两个中心城市的团组织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迫切需要有一个青年的核心组织来领导全省的青年运动。当时全省各地先进青年接受马列主义、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的活动比较普遍,在共产主义鲜明旗帜下,集合了一大批爱国青年,他们决心为其信仰的事业而奋斗、献身。从而,为辽宁建团作了思想准备。大连、奉天团支部成立后,在抚顺、台安、营口、锦州、复县等地都发展了一批团员,团的组织普及全省,为在辽宁建团作了组织准备。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青年、团员同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充分显示了共青团组织的力量,也标志着共青团满州省委成立的条件基本成熟。
四、团满洲临时省委成立
1927年,汪精卫追随蒋介石在武汉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政策。
“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陈为人同志到东北传达会议精神,组建中共满洲省委。1927年10月在中共满洲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决定由省委委员张任光负责青年团工作(12),并筹建团满洲临时省委,以加强东北地区青年运动的领导。在张任光的主持下,团满洲临时省委于11月间在哈尔滨成立,机关设在奉天,张任光为团满洲临时省委第一任书记。
团满洲临时省委成立后,根据东北地区的形势和满洲省委“一大”通过的决议,即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军事运动的精神,确定了团满洲临时省委今后的工作重点。
首先是打到工人中去发展产业支部,建立无产阶级的基础(13)。其次是整顿和恢复团的组织。大连团组织,因是团的书记兼党的组织工作,实际上成了党的青年干事。团省委派人做恢复工作,把超龄团员转党,为党输送干部,并使党团组织分开,指定一人专门做团的工作。使大连团的工作很快有了新的变化(14)。再次在奉天建立产业支部。奉天是东北的产业中心城市,但是奉天的团员五十余人,只有两人是工人,可以说完全是学生。工人中没有团的组织,是极大的缺欠。因此在工人中建立团的基础是团满洲临时省委重要的工作(15)。1928年9月省委便调王鹤寿同志到奉天兵工厂做团的工作,以加速团满洲产业支部的建立和领导。
团满洲临时省委的成立,,实现了团的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成为东北青年的核心力量。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她带领广大青年,克服极大的困难,坚定地投入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去,发挥了巨大作用。
(载自《难忘的历程》,共青团辽宁省委青运史研究室1991年4月编印)
注:
①(13)(14)(15)《共青团满洲临时省委工作报告(1928年1月25日)》《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四)
②《东方明星》金子云整理《星火》第二辑第231、233页
③《奉天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齐文华。《共产党员》1983年第3期
④⑧⑨⑩《大连地方党的组织沿革》《党史研究资料》1984年第1期
⑤《五四运动在沈阳》邢安臣《沈阳青运史资料》〈1〉
⑥《任国桢烈士传略》《辽宁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4期
⑦《五卅运动在大连》吴平《大连日报》1984年5月30
(11)《沈阳十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2)(16)《满洲省委烈士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